2024年第十四届全国少儿书画摄影大赛 正在征稿

会员中心 联系我们加入收藏繁体中文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艺术之路
贫困孩子的艺术之路能走多远?
   来源:新华网    发布人:    浏览数:194040
         2009年3月,兰州慈爱实验艺术职业学校接到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的邀请,参加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国际青年艺术周,并将于6月30日和7月1日在世纪剧院演出学校自编自排的音舞诗画《印象·丝路》。

    一个远在西北从事“艺术扶贫”的民办学校,一群来自偏远山区的贫困孩子,终于有了展现自己的机会。然而演出在即,他们却连去北京的路费都没有,重重困境让师生们不禁茫然:贫困孩子的艺术之路能走多远?

    一个难得的机会和一个绝望的校长

    

中国国际青年艺术周是政府主导的我国第一个以青年为主题的大型多边文化交流活动,接到艺术周邀请的多为国内外知名高校及艺术团体。

    兰州慈爱实验艺术职业学校原名兰州铁路职业学校艺术分校,创立于2001年,隶属兰州市教育局。2005年起,学校开始招收全国唯一“吃、穿、住、用、学”费用全免的艺术“宏志班”。目前全校共4个年级107个孩子,全部是有一定艺术天赋的村镇贫困生。

    近年来,孩子们以特有的潜质和与生俱来的吃苦精神,成功创作了《敦煌韵》《点将》《汤瓶之舞》《国风》等一批优秀舞蹈作品,获得国内外专家好评,不仅得到邰丽华、谭梅等知名舞蹈演员的专业指导,还被多家媒体关注着。

    校长冯笑原拿到邀请函的那一刻,深知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那些为梦而舞、为舞而苦的孩子们终于有机会登上一个面向国际的舞台。然而,要拿一台这样的舞剧进京演出,几番打磨压缩,预算也需要200万元。学校没有任何积蓄,面对巨大资金压力,兰州慈爱艺校几经放弃与否的权衡与挣扎。

    冯笑原说:“为筹集资金,我们把能借的亲戚朋友都借遍了,副校长甚至把房子都抵押出去了。”就这样,学校三个校长每人至少筹集了20万元,加上15个老师、6个爱心专家一共筹得资金84.5万元。舞剧筹备过程,一切从简:剧本不再请专家修改;服装能借的借,能改的改,能自己做的自己做;舞台软硬景和头饰道具自己动手设计制作;不再借场地彩排……即便这样,演出仍有60多万元的缺口。

    为填补缺口,冯笑原和学校老师曾多方奔走求告却一无所获。现在,孩子们正在紧张排练,但灯光等演出必备事项都没有着落,就连孩子们怎么去北京、怎么吃住,都是问题。

    “所有老师都做好了最坏打算。”冯笑原叹息,“好不容易盼来去北京演出的机会,难道注定只是一个遥远的梦?”

    一个仰望夜空的孩子和一个简单的初衷

    19岁的魏志杰,是兰州慈爱舞蹈“宏志班”2005级的学生,在《印象·丝路》中,他要领舞《序:苦者志者舞者》。

    “一直觉得这个舞演绎的就是我们自己。我们来自山里,因为爱上舞蹈,才有了梦。所有苦都不怕,只为飞上更大的舞台。”这个青春又有些忧郁的大男孩,谈起舞蹈,一脸幸福。

    魏志杰来自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父亲过世很早,母亲体弱多病,家中基本没有生活来源。从小到大,他的世界似乎只有艰难,任何梦想都显得奢侈。他说,自己经常仰望夜空,希望有朝一日能去看看外面的世界。15岁那年,魏志杰凭借优异的资质被兰州慈爱艺校录取,“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得到了释放,向梦想迈出了第一步。”

    冯笑原告诉记者,就甘肃来说,有藏、回、东乡、裕固、保安等多个少数民族,农村、牧区的很多贫困孩子艺术潜质极高,但没有经济条件。当时,学校决定下乡调研,选拔真正有天赋的孩子,他们没钱学校出。

    “每次去调研,都有孩子跟着我们的车一走就是几里地。看着他们渴望的眼神,你知道,把他带出去,改变的将是他的一生!”冯笑原说,“最初的想法就这么简单,作为老师,就想好好培养一批舞蹈人才,原本不觉得会有多困难。”

    就这样一个简单的初衷,让原本遥不可及的艺术教育与贫困家庭的贫困孩子沾上了边儿。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丁化润不必再扛起父亲的犁,东乡族的唐晓燕也不必过早地成为别人的妻,当年仰望夜空许下愿望的魏志杰,也似乎看见了首都北京的大舞台。

    现在,孩子们并不清楚学校面临的困难,每天只是不断地阅读“丝路”文献,不断地温习舞蹈动作,一心一意只想在艺术的路上走得更远。

    一段艰苦辛酸的过程和一群乐观坚持的老师

    兰州慈爱艺校的校训是“学校苦办、教师苦教、学生苦学”,这群穷师生的梦想追逐之路似乎只有一个“苦”字。

    2005年3月第一届“宏志班”入学时,学校有一个并存的艺术团,几年演出积攒的20多万元成为“宏志班”的启动资金。但后来因为要兼顾学校教课,再加上演员流失,艺术团断断续续坚持到2006年就被迫解散,学校也彻底失去了稳定的经济来源。

    冯笑原说:“到2005年冬天,最难的时候我们账上只剩下1000元。”那年冬天,学校没暖气,食堂天天做面片汤,练功鞋是捡回来的,老师们已经半年没领过工资。

    冯笑原和校办主任到处奔走,联系厂矿演出,请求支持援助。但经常是事难办脸难看,跑断腿磨破嘴,却一无所获。但是,他们这个团队最难能可贵的是,不管多难多苦,都能笑着面对。即使快断顿儿了,老师们也有说有笑谈论排练。

    正是靠着老师们的互相支持鼓励,靠着他们的乐观坚持,学校才挺过了那段最困难的时期。从2006年3月起,学生的基本功已然成型,学校开始接一些演出项目。5月到10月,学生参加了宁夏银川大型回族舞剧《月上贺兰》的演出,开创了实训基地的模式。目前,学校在吉林集安和浙江台州建立了实训基地,为合作单位排演舞剧,“以演养学”。所有专业课老师还组成编导组,为少年宫、曲艺馆等编排舞蹈,“以编养学”。学校从那时起走上正轨,虽说依然拮据,但学生们已经不再挨饿受冻,老师们也不用再四处借钱。

    冯笑原常说,这样一群有潜质的孩子,热爱舞蹈,勤奋刻苦懂事,他们充满希望地将一个生命时段完整地交托给了学校,这让自己感到责任重大,感到教师的神圣!“也许还会不断受打击,但总有一种美丽在心中。”冯笑原和同事们相信只要努力,一切都会好起来。